黄南州: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 奋力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黄南 更新于:2025-07-29 13:29
  • 用户平阳重工
    黄南藏族自治州地处青甘川三省交界地带,素有青海“南大门”之称,是青海省连接大西南的战略“桥头堡”。黄南州生态地位重要,是中华水塔的重要组成部分。文旅资源丰富,是热贡文化发祥地,被誉为“青藏高原民族艺术长廊”。近年来,黄南州始终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项工作的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推动了黄南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奋力开创了新时期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局面。目前,州及一市三县全部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地区。全州有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地区和示范单位10个;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地区和单位20个,青少年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5个,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10个。

    图为河南蒙古族自治县组织群众在大草原上开展《青海省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条例》宣讲活动。

    一、聚焦“铸牢”主线,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更加有力

    立足全面建设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战略高度和实践要求,实施“一把手”工程,成立了由党政主要领导为双组长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深学精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多名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在州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多场次专题讲座,州委书记讲授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专题党课。州委州政府制定出台系列政策文件,定期研究部署和调度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落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两个纳入”,宣传教育实现全覆盖,加大考核权重,加强督导检查工作,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统战民族部门综合协调、各部门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 同时,顺利召开黄南州第六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纳入“十四五”规划,民族团结进步专项经费列入财政预算,调剂解决专项编制和人员,各乡镇设立分管统战民宗工作副书记,夯实了民族工作基层基础。

    二、增强文化铸魂,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不断构筑

    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建成黄南州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体验馆、“同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体验馆”州县两级教育平台,成功认证“非遗传承类·最大规模的龙鼓舞”等多项世界纪录,青海坎布拉成功获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称号,为丰富发展各民族共有共享中华文化符号体系做出黄南贡献。坚持增进共同性导向,定期举办热贡艺术节、“五彩神箭杯”国际射箭赛等节庆活动。精心编排《文成公主进藏》《意卓拉姆》《金城公主》 等讲述民族团结进步的优秀剧目,在青甘川三省巡回演出。积极营造全州各民族共庆、共祝“春节”“藏历年”“开斋节”“端午节”“中秋节”的良好氛围,鼓励支持不同宗教人士节日期间相互慰问拜访,编印 《从历史深处走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黄南篇章》 等书籍,推动“各民族血脉相融”理念更加深入。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实施红色基因传承工程,不断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图为2025年黄南州党政领导干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训班。

    三、坚持富民强基,各民族共同繁荣基础更加夯实

    认真贯彻落实“三个赋予与一个有利于”重大要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创建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每年将 80% 以上的财政资金投入到民生领域,坚持每年办成一批民生实事,切实解决了天然气进黄南和城镇停车难、如厕难及供暖吃水、教育医疗等问题,让群众真正感受到变化。2021 年以来,累计整合财政衔接资金、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援助资金30.3 亿元,实施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等项目471 项,有力助推农牧区发展、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全面落实15年教育资助政策,新改建州县乡村医疗机构250个,实施农牧民居住条件改善、危旧房改造和易地扶贫搬迁5. 04 万户。在全州各社区设立“民族之家”,打造石榴籽社区家园 12个、石榴籽小区6 个,为辖区各民族提供便捷、贴心的服务。农牧区家家户户张贴领袖画像,发自内心地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四、凝聚思想共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更加广泛

    大力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全州中小学全科全面使用统编教材,幼儿园实现通用语言保教全覆盖。锚定“三项计划”“十项行动”,从就业、就学、安居等方面入手,推进各民族人口流动融居,不断拓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广度和深度。利用对口援青契机,组织干部交流挂职,在教育、医疗等领域持续深化“组团式”帮扶,在天津异地开办“黄南班”,在校学生规模达到520人;组织开展“津青一家亲”访学教育活动,每年组织200名农牧民家庭子女到津京研学。交流活动达到300 余批次4000 人次,已有60 名黄南籍毕业生在天津就业,东西部协作、天津对口支援使各民族在空间、经济、社会、文化和心理上全方位互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黄南大地上越铸越牢。

    民族团结一家亲 (丰收的喜悦)。

    五、坚持问题导向,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不断提升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牢牢守住意识形态阵地,在巩固和深化“一核三治”社会治理黄南模式的基础上,总结推 广“五治联动”基层社会治理体系,进一步发展和丰富“枫桥经验”黄南化,全面提升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圆满举办青、藏、川、滇、甘五省交界地区州市长第七次联席会议。签署跨省区友好协议 11个,与西宁市、海东市等7个市州签署了《涉藏融合联动框架协议》。先后与省内外相邻的13 个县、18 个乡镇、143 个村结成民族团结进步友好对子。健全信息联通、矛盾联调、平安联创等6项机制,彻底化解长达几十年的数十起矛盾纠纷,确保了边界地区社会安定有序,群众安居乐业。实施移风易俗行动,突出抓好乡风文明、环卫整治和绿化美化,县级及以上命名的文明村镇全面建立“一会”(红白理事会)、形成“一约”(村规民约),引导各族群众在思想观念、精神情趣、生活方式上向现代化迈进。依法规范应用藏传佛教寺庙“三种管理”模式,深入开展宗教活动场所“九进”活动,加快推进寺庙互联网规范化管理平台建设,为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探索了黄南经验。

    黄南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取得了很好成绩,但“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永远在路上。下一步,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及省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与全州各项工作紧密结合,有力推动新时代黄南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一是在凝聚思想共识上持久用力。深入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提高政治站位,凝聚思想共识,持续落实创建工作“一把手”责任,发挥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作用,统筹协调各成员单位履行各自职责,推动创建工作纵向贯通、横向协同,形成推进创建工作的合力。二是在强化宣传教育上久久为功。及时总结、归纳和提炼创建工作中的好做法、好经验、特色亮点,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创新创建载体方式,打造网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交流共享平台,融合线上线下资源唱响民族团结进步主旋律,持续宣传全州民族团结进步好声音、好故事。三是在夯实创建基础上持续发力。完善党建引领民族团结新思路,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堡垒作用,形成全州各族干部群众共同参与创建工作局面,最大程度凝聚各方共识,助力民族团结创建工作,不断夯实基层民族工作基础。四是在提升发展水平上提质增效。严格“三个赋予、一个有利于”的要求,把加快高质量发展作为重要任务,实施好重大民生工程,让各族干部群众在共创共建共享中提升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五是在压实创建责任上精准发力。进一步发挥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督考一体化作用,指导督促各市县、各部门进一步量化工作任务、明确责任分工,确保抓有特色、抓出成效,汇聚全州之力成功创建新一轮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

    来源:黄南统战民宗

    举报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